taoyuan2.cn-影音先锋每日av色资源站,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北京聯食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聯食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技術園地Technology garden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時間:2022-11-14

省藥監局,各市、省直管縣(市)市場監管局,省局各處室(局、中心)、各直屬掛靠單位:

《貫徹落實〈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已經省局第30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2年11月10日

貫徹落實《“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統籌推進我省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結合《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安徽省“十四五”市場監管規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立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質量認證覆蓋面進一步拓展,檢驗檢測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省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入全國前列,“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市場化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活力有效激發。認證機構資質審批、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認證從業人員管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等領域改革措施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積極性顯著提高,檢驗檢測認證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更加健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的第三方屬性更加鮮明。

(二)國際化發展實現新突破,合作交流更加密切。檢驗檢測機構對國際相關制度、標準和技術的跟蹤研究進一步加強,積極參加國內外多雙邊合格評定互認活動,積極參與合格評定國際標準及規則制定,參與度和話語權持續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構品牌。

(三)專業化提升達到新水平,服務供給不斷優化。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智能語音、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培育一批檢驗檢測“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不斷滿足新產品新業態對檢驗檢測提出的新需求。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創新、管理、服務能力和綜合實力整體提升,從業機構和人員隊伍的能力素質不斷優化,創新研發投入及產出比重逐步提高,新領域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供給持續增加,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卡脖子”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四)集約化整合形成新格局,行業結構趨于優化。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小散弱”現象明顯改觀、結構布局更加合理;大型機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龍頭帶動作用有效發揮;中小型機構專業化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專精特新”機構;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安徽)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力顯著提升,輻射帶動效應更加顯現。

(五)規范化發展呈現新面貌,監管方式改革創新。“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更加完備;全面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部門聯合監管工作模式,多部門監管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互聯網+監管”模式全面運行,線上線下渠道監管全面加強;嚴格落實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主體責任,嚴厲打擊檢驗檢測認證違法行為,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從業行為進一步規范。

專欄1:“十四五”主要發展指標

指標名稱

2020年

2025年

指標性質

服務效能

有效認證證書總數(萬張)

8.6

13

預期性

獲證組織總數(家)

24649

37000

預期性

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數量(張)

1012

3000

預期性

綠色產品認證獲證組織數量(家)

276

2000

預期性

對外出具檢驗檢測報告數(萬份)

1523

1800

預期性

行業環境

主機構在安徽的認證機構數量(家)

10

30

預期性

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家)

1490

2000

預期性

獲得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數量(家)

285

320

預期性

主機構在安徽的認證從業人員數量(人)

497

1000

預期性

檢驗檢測從業人員數量(萬人)

3.9

5.5

預期性

獲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營業總收入(億元)

117.2

150

預期性

“食安安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家)

 

3000

預期性

基礎支撐

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機構數(家)

108

200

預期性

國家質檢中心數量(家)

23

27

預期性

省級質檢中心數量(家)

76

80

預期性

 

二、全方位服務高質量發展

檢驗檢測認證是服務和支撐產業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內容。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全方位發揮檢驗檢測認證的技術支撐作用。

(一)服務制造強省、質量強省建設

1.促進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圍繞推進工業強基,提升基礎原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設施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支撐能力,支撐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高品質特殊鋼材、先進有色合金、石化、輕工、紡織、建材等基礎原材料產業領域的檢驗檢測認證能力提升。支持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從業機構組建檢驗檢測認證創新聯盟,加強重點基礎材料和新材料檢驗檢測技術攻關,促進基礎原材料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落實高端通用基礎零部件、重大裝備配套專用基礎零部件、汽車芯片等產品認證制度,提升認證一致性保障能力,促進基礎零部件、元器件質量提升。建立健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檢驗檢測體系,提升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保障能力。

2.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健全覆蓋產業鏈供應鏈全過程的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體系,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優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模式和產業布局,為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提供一體化服務;推行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合規管理體系等新型管理體系認證,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持續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安徽)建設,鼓勵縣級以上行政區域或園區創建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圍繞十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全方位推進檢驗檢測技術創新、標準創新、品牌創新和運行模式創新,充分發揮檢驗檢測認證作為現代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復合優勢。

3.支撐制造業優化升級。開展“重點產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活動”,助力各類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鼓勵認證機構研發高于行業通用標準的高端品質認證,大力開展智能裝備、機器人、智能家電、物聯網、車聯網產品等認證,助力打造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及軟件、智能家電(居)、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光伏、智能終端等優勢產業。實施“檢驗檢測助推產業升級行動”,提升重點行業檢驗檢測技術支撐能力,推動特種鋼和精品鋼材、優質有色金屬、綠色和精細化工、節能新型建材、高端裝備、現代時尚輕紡、健康食品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安徽)作用,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產業集群提供檢驗檢測技術支撐。

4.助力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集聚發展。開展服務認證示范活動,促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高服務品質和服務效率。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進質量認證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積極開展工程建設、數字設計、物流運輸、節能環保服務、綠色數據中心等服務認證,加強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城市軌道交通運行維護、郵政快遞包裝、智能化物流裝備等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促進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在生活性服務業領域,順應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轉變,加強質量認證供給,廣泛開展健康、教育、體育、養老、商品售后等服務認證,提升生活服務品質,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5.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支持企業發展“三同”產品,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從食品、農產品逐步擴大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每年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120項以上。鼓勵認證從業機構開展質量評價和技術幫扶,維護“三同”產品的高端質量品牌信譽。強化跨境電商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提升進口商品及出口轉內銷商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CCC免辦辦理效率。聚焦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完善市場信用機制,推動消除區域性市場壁壘。

6.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鼓勵各地出臺加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長三角區域聯動機制,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資源共享、平臺共用、結果互認、監管互助,實現檢驗檢測認證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加強“食安安徽”區域品牌建設和互認,扎實開展“食安安徽”認證評價工作,通過持續培育、示范引領、整體創建、鞏固提升,努力打造“食安安徽”品牌整體形象,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規范引導各地運用認證手段培育區域質量品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

(三)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7.創新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模式。開展質量認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加強實施路徑研究,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培育“食安安徽”品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含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企業)3000家、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基地(園區)50個、食品安全街區(小鎮)50個、食品安全示范縣60個,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營銷的食品產業新格局。鼓勵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服務走進鄉村,為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生產經營企業、農業互助合作社和農戶提供精準服務,強化鄉村振興的技術支撐。

8.促進農產品供給質量提升。鼓勵農產品產銷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綠色食品、有機產品以及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良好農業規范(GAP)等食品農產品認證,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大力支持綠色農產品基地、生態農場、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加強市、縣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到2025年,實現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通過率達 80%以上。

9.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圍繞鄉村休閑旅游、電子商務、鄉土特色產業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構建覆蓋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保鮮等環節的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服務體系,助力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針對品質、風味、綠色等屬性推行“產品+服務”并重的認證模式,開展有機產品、富硒產品等特色農產品認證和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民宿服務、農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服務認證。重點加強種子、農資、農用機械、冷鏈物流等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更好服務“兩強一增”,推動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10.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總體目標,發揮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服務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領域支撐作用。強化土壤、空氣、水環境等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服務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優化鄉村宜業宜居環境,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升級版。

(四)支撐綠色轉型發展

11.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加快推行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和標識體系。落實綠色產品認證采信推廣機制,推動健全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鼓勵社會優先采購獲得認證的綠色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培育、引進一批綠色產品專業服務機構,到2025年,主機構在安徽取得綠色產品認證資質的機構達到6家。大力推進家具、絕熱材料、紙和紙制品、建材、快遞包裝等綠色產品認證。

12.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高排放高污染領域為重點,推進清潔生產評價認證,規范環保處理設施裝備相關產品認證活動。深化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治理,嚴格落實機動車排放等項目的認證要求,打擊違規改裝道路運輸車輛的強制性產品認證領域違法行為。落實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健全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雙隨機”抽查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名錄庫和檢查人員名錄庫,促進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健康發展。開展部門聯合監管執法,嚴厲打擊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檢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犯罪行為。

13.服務“雙碳”目標。落實碳領域合格評定制度,加強碳排放合格評定能力建設。推進森林認證等生態系統碳匯認證制度,規范開展碳足跡、碳標簽等認證服務。落實溫室氣體排放核查相關標準,加強對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審定與核查機構及其活動的管理,加快建設碳排放核查檢測技術實驗室。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標準,完善綠色低碳標準計量體系。充分發揮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安徽)作用,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分析應用,持續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和年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納入系統并動態監測,提升能耗應用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14.開展能源與自然資源領域認證。落實新能源認證制度,大力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核電等裝備安全認證和性能認證。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產品認證,提高電池余能檢測技術水平。加強燃油、天然氣、氫能、充電樁、新型儲能設施、儲能電池等領域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促進能源安全高效利用和轉型發展。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自然資源領域的應用,落實林草、國土、海洋、地質礦產等自然資源認證評價和檢驗檢測技術規范,拓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衛星遙感等技術支撐能力,促進自然資源保護和集約利用。

(五)服務“平安安徽”“健康安徽”建設

15.強化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充分發揮強制性產品認證保安全底線的作用,加強強制性認證監管。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重點加強市縣級和產業集聚區的檢驗檢測技術機構能力提升,有效支撐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等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對CCC認證、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醫療器械檢驗等高風險領域實施重點監管,加強監督檢查,依法嚴厲打擊未獲認證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CCC目錄內產品、偽造冒用認證標志、虛假認證、無資質檢測和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違法行為。

16.強化食品安全保障。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農產品認證和檢驗檢測體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獲得認證,強化認證機構對通過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等認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認證評價和證后監督,持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統籌推進全省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監管。

17.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落實信息技術產品、系統、服務、管理體系和人員的網絡安全認證認可制度,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提升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服務網絡強省和數字安徽建設。開展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安全認證、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商用密碼產品認證、金融科技產品認證等工作,強化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保護。加強網絡安全認證技術能力建設,推動實施信息安全保障從業人員認證,推進網絡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價規范落實。完善網絡信息安全認證采信機制,促進跨行業共享和采信認證結果,促進網絡信息產業和市場體系健康有序發展。

18.強化衛生健康服務保障。加快構建公共衛生領域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供給水平。規范開展醫療機構管理體系認證,推進防疫用品質量認證工作,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質量。推進無障礙環境質量認證,開展健康服務、養老服務認證,助力全民健康和養老助殘。推進中醫藥檢測認證工作,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落實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為疫情防控等重大緊急需求開通檢驗檢測能力許可“應急通道”。加強機構能力驗證,提升檢驗檢測保障水平。

專欄2:重點產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

(一)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質量認證制度

落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十大新興產業質量認證制度,推動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快推行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

落實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制度,拓展綠色產品認證實施范圍,健全綠色產品采信機制,加大綠色產品認證宣傳推廣力度,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產業發展。

(三)落實合格評定服務“雙碳”工作方案

落實碳領域合格評定制度,加強碳排放合格評定能力建設。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標準,完善綠色低碳標準計量體系。

(四)有序推進網絡安全認證

推行網絡關鍵設備及網絡安全專用產品認證、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及服務認證、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移動應用程序(APP)認證、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商業密碼產品認證等制度,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五)大力推廣高端品質認證和服務認證

圍繞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鼓勵認證機構開發高端品質認證和新型服務認證項目,積極開展綠色有機、機器人、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智能語音、物聯網等高端品質認證和健康、教育、養老、體育、金融、信息安全、電商等領域服務認證,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六)廣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行動

運用國際先進質量標準和方法,廣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動質量管理向全供應鏈、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延伸,帶動企業質量管理的全面升級。深入實施“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組織相關認證機構,開展“巡診”“會診”活動,制定行之有效的提升方案,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指導企業按照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要求,組織生產運營,進行自我評價、持續改進等,切實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七)積極開展質量認證示范推廣活動

鼓勵各市縣、各部門結合產業特點,開展綠色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森林認證、高端品質認證、服務認證、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等質量認證示范推廣活動,持續開展“安徽省質量認證示范區”創建活動。發揮示范帶動效應,鼓勵各市縣、各部門出臺促進質量認證工作的政策措施,擴大質量認證覆蓋面,健全政府、行業、社會等多層面的認證采信機制,推動認證結果的廣泛應用和普遍采信。

三、加快行業做大做強做優

加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建設,完善發展環境,優化行業布局,提高行業服務能力、水平和質量,建立與現代產業體系緊密銜接和融合發展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體系。

(一)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19.落實市場準入改革制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全面深化檢驗檢測行業的“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進一步壓縮資質認定許可和評審時限,精簡優化許可、評審程序和內容。進一步完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網上審批系統,建設證后監管系統,提高審批和監管效率。

20.培育壯大各類從業主體。堅持公正獨立的第三方屬性,積極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市場化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體系,營造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民營機構做強做大,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機構改制重組、增資擴股和經營管理,打造品牌,提升競爭能力。鼓勵外資機構進入安徽檢驗檢測認證市場,引入國外先進合格評定標準、技術和服務,全面落實國民待遇。堅持“內育、外引、轉化、改制”路徑,到2025年,實現主機構在安徽的認證機構30家、營收億元以上的檢驗檢測機構達30家,檢驗檢測營業總收入達到150億元。

21.健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采信機制。健全完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信息采信的推進機制,促進公平采信,實現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結果的互認通用。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頭雁”作用,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推動全社會在市場采購、行業管理、行政監管、社會治理等領域廣泛采信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結果。

22.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業服務。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市場監管總局關于促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的決策部署,推動各地各部門出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的具體政策措施,加大引導和支持力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推動招投標、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等領域取消涉及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歧視性要求。落實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統計調查制度,規范發布統計數據和評價指標,提升行業發展指引功能。強化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提升行業協調、權益保護、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作用。

(二)提升行業服務能力

23.促進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一體化發展。鼓勵從業機構通過業務合作、資產重組和收購兼并等手段,拓展檢驗檢測認證業務領域,彌補資質能力短板,延伸合格評定服務鏈,形成復合型、一體化的合格評定能力;鼓勵從業機構針對用戶需求,研發一體化合格評定解決方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鼓勵主機構在安徽的認證機構,拓展關聯性強的產品、體系、服務等多元化認證業務。鼓勵專業能力強、市場信譽好的檢驗檢測機構,申請取得同領域的認證資質。鼓勵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和檢驗檢測認證聯盟優化資源配置,發揮整合功能,開展協同服務。

24.提升從業機構專業能力和品牌形象。加強政策激勵引導,推動符合條件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落實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品牌培育、發展、激勵、保護政策和機制,營造良好成長環境,提升行業品牌形象。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通過認可機構的認可,提升專業能力,增進各方信任。實施行業“領跑者”計劃,支持大型機構發展綜合型一體化服務,培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支持中小型機構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打造檢驗檢測“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形成特色品牌優勢。

25.優化省級以上質檢中心布局。加強對省級質檢中心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退出機制。優先支持建設一批服務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加快完成國家公共安全電子信息產品質檢中心、國家功能纖維及紡織產品質檢中心建設,申請批籌國家鋁基材料及制品質檢中心、國家茶葉及制品質檢中心等。加快推進安徽省生物基新材料質檢中心、安徽省熱工儀表質檢中心、安徽省控制電纜質檢中心、安徽省新型顯示玻璃材料質檢中心建設,批籌建設安徽省富硒農副產品質檢中心、安徽省果蔬及制品質檢中心等省級質檢中心。

26.推動國家質量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與計量、標準(含標準樣品)、質量管理等要素協調互動、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全面推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原則上每個縣(市、區)設立一個“一站式”服務站點(中心),至少選擇一個產業、行業或一個重點產品作為服務對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市級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推行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及時、高效的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綜合服務。

27.助推檢驗檢測產業升級。依托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等,大力推進全省檢驗檢測產業升級。鼓勵檢驗檢測機構積極參與檢驗檢測儀器設備、試劑耗材、標準樣品/標準物質的設計研發,提升安徽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的創新發展和自給能力。大力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檢驗檢測的評價能力建設,不斷提升評價能力和水平。

28.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國際化發展。鼓勵各類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國際合格評定標準和規則制定,在智能語音、電動汽車充電樁入網和新能源電源設備等領域主動提出合格評定標準、規則方案。推動在政策協調、技術交流、人員培訓、機構合作、市場開放和互認安排等領域開展國際化合作,推動省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國際知名同類別實驗室交流互認;鼓勵省內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為企業提供國際化、本土化、一體化服務;鼓勵安徽省企業獲得國際產品認證,持續開展出口農產品國際質量專項認證。到2025年,新增5家以上互認機構,地理標志農產品與歐盟互認產品達到10個。

(三)提高長三角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一體化合作水平

29.共同推進長三角綠色產品認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綠色產品認證一體化發展。落實《滬蘇浙皖共同推進長三角綠色產品認證余村倡議》,建立長三角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組建高水平開放式長三角綠色認證聯盟,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優質認證檢測機構、行業專家和產學研多方力量,推動綠色認證產品在長三角地區采信互認,共同打造長三角綠色產品認證先行區。

30.加強長三角檢驗檢測機構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長三角檢驗檢測機構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搭建相互協調支持的區域質量技術服務聯動機制。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專業領域,共同推進機構和行業間合作,建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智庫“蓄水池”機制,建立大型關鍵項目能力提升協同機制,建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風險預警、缺陷召回協同聯動機制,建立區域質量提升工作機制。統一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尺度,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和證后監管評審員(專家)資源共享和互派互認,強化能力驗證項目合作共享,強化聯合監督檢查,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監管有效性。

31.建立長三角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合作輪值制度。在長三角地區市場監管一體化建設框架下,建立完善年度定期會議會商制度,研究推進《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合作備忘錄》,協調落實長三角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一體化工作,推進檢驗檢測認證信息互通、數據共享、結果互認,共同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共同打造一批長三角檢驗檢測認證技術服務平臺。

四、大力提升行業治理能力

構建“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智慧監管,促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規范有序和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一)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監管制度

32.加強認證機構資質符合性監管。全面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認證機構資質符合性監管工作部署,深入開展全省認證機構資質符合性核查工作。重點對實施告知承諾制以來,通過告知承諾方式獲得資質機構和新批準設立的認證機構加強核查。對認證機構資質能力不能持續符合要求的機構,及時上報市場監管總局,同時對經營異常的認證機構加強風險警示和信用懲戒。

33.實施日常和專項監督相結合的監管制度。采用現場檢查、檔案檢查、獲證組織查驗、獲證產品抽查等方式,對從業機構的檢驗檢測認證活動、結果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加強對質量事故、投訴舉報、風險監測等情況的研判,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監督檢查。依法公開監督檢查結果,追究違法從業機構及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開展認證有效性抽查,督促認證機構采取對問題產品的撤銷、暫停認證證書等后處理措施,倒逼獲證企業強化質量追溯。

34.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工作。通過不定期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比對等活動,及時發現相關檢驗檢測機構在管理和技術上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持續提升我省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能力和人員水平。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重要工業品等檢驗檢測領域,將每年開展5項以上能力驗證活動。

(二)健全多方協同的綜合監管工作機制

35.強化協同監管。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實現監管信息互通、違法線索互聯、執法行動互助。在強制性認證產品準入管理、環境監測、機動車檢驗等領域,推動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開展聯合監管、聯合懲戒。充分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優勢,強化認證檢測監管和信用監管、執法稽查、反壟斷執法、反不正當競爭、網絡監管、廣告監管等協同發力,對全局性、跨區域案件線索組織聯合辦案。暢通行紀銜接,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對涉紀案件線索要按規定移交紀檢監察部門。

36.強化行業自律。引導從業機構和從業人員自覺遵守《認證認可條例》以及合格評定基本規范,鼓勵以同行評議的方式開展行業自律。建立健全機構自律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鼓勵引導同業監督,規范從業機構及人員行為,維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的信譽。同時強化認可約束,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通過認可,著力提升節能減排、食品安全、網絡安全、安全生產等領域認可技術支撐水平。

37.強化社會監督。引導社會公眾對從業機構通過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信息查詢系統、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系統等信息共享平臺進行信息查詢和行為監督,暢通申訴投訴舉報渠道,加強行風調查評議,重視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鼓勵新聞媒體和網絡平臺曝光問題線索和違法案件,提升輿論監督和行政執法的協同效果。

(三)健全多措并舉的系統監管方式

38.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堅持“雙隨機”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相結合,實施從業機構的差異化監管。完善從業機構名錄庫,根據不同信用風險等級,合理設定抽查比例、頻次,對信用風險等級高的加大抽查力度。堅持統一部署與分級實施相結合,加強對檢查工作的統籌協調,統一制定檢查作業指導書、檢查表格,統一檢查尺度,提升檢查工作規范性。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大數據應用,創新監管方式,利用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找準檢查的切入點,提升監管的靶向精準性,提高監管效能。

39.加強風險監測預警。落實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活動全過程追溯、風險監測預警機制,組織開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風險信息歸集、分析研判、風險監測預警以及風險處置、風險追溯等工作。健全質量分析和輿情監測機制,拓展風險信息采集渠道,加強風險研判和信息共享;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做好風險應急處置和后處理等工作。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后監管平臺建設,推進“互聯網+監管”,開展重點領域專項監測分析,加強資質許可、技術評審、行政監管等工作的廉潔風險防控。

40.強化監督懲戒。堅持“誰出證、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建立出證人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負總責制度,嚴格落實從業機構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壓實從業機構承擔政府部門委托任務的履約責任,強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機構的管理,對在承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測等任務中出現數據、結果失實、造假行為的相關機構和涉及人員進行嚴肅查處。

41.完善信用監管。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省市場監管局數據中心等建立與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息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建立從業機構及從業人員誠信檔案,依法對嚴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提高違法失信成本。健全信用修復制度,符合修復條件的給予及時修復,按規定及時移出失信名單。探索開展檢驗檢測認證行業信用分級分類和第三方評估,形成“失信懲戒、守信激勵”的長效機制。

42.創新智慧監管。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后監管平臺建設,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數字化智能化監管。通過質量認證全過程信息共享平臺和“互聯網+監管”平臺,進一步強化認證監管;依托認證現場審核網絡簽到監管系統,大力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推動信息共享和聯網核查機制,加大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信息對接電商平臺、監管部門的聯網核查力度。

五、著力夯實基礎支撐體系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升供給質量為主線,扎實推進法治、制度、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強化基礎支撐能力,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制度保障

43.完善制度體系。深入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意見》,強化制度體系建設。針對我省檢驗檢測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短板不足和薄弱環節,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機構、評審人員管理及監督管理等規章制度。

44.科學界定權責事項。全面建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監管領域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行清單管理,有效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和市場主體行為。堅持“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進一步厘清行業管理職責邊界,堅持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合理劃分各層級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監管權責事項。

專欄3: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監管體系建設行動

(一)加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制度建設

推動《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意見》落實,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公安、農業農村等行業部門密切配合,出臺相關聯合監管措施,制定檢驗檢測認證領域行政規范性文件,打造系統、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

(二)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

完善從業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開展靶向精準的檢查。

(三)推進風險監測預警追溯機制

不斷完善風險信息采集渠道,組織開展認證風險信息歸集、分析研判、監測預警以及風險處置、風險追溯等工作,及時發現、識別、研判認證風險,并根據不同風險采取相應處置措施。

(四)完善信用監管機制

加快從業機構公開承諾、信息公示和誠信檔案建設,健全失信懲戒機制,提高違法失信成本。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省市場監管局數據中心等,建立與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息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切實規范認證檢測市場秩序。強化從業機構和從業人員的主體責任,落實“誰出證、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

(五)創新智慧監管

加強與相關部門、長三角一市兩省市場監管部門的互聯互通,提升監管效能和精準化、智能化水平。依托“認證現場審核網絡簽到監管系統”,加強對認證關鍵環節的管理。

(六)強化隊伍建設

省、市、縣級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認證檢測監管職能,加強基層市場監管所認證檢測監管人員的配備,強化認證檢測監管人員培訓,擴大培訓覆蓋面,提升監管人員業務水平。

45.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健全完善我省檢驗檢測認證領域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嚴格規范我省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公權力的運用。切實加強行風廉政建設,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全面落實各級監督責任,堅決維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的公正性、廉潔性和有效性,維護市場監管部門良好形象。

    (二)推動檢驗檢測資源高水平利用

46.提高檢驗檢測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推動檢驗檢測儀器設備高端化發展,引導資源、經費向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研制傾斜,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檢測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切實提升我省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的技術水平。加強檢驗檢測標準樣品/標準物質的研制,深化檢驗檢測方法規程、儀器設備、實驗環境、商標標識等方面的創新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全面提升我省檢驗檢測要素資源的綜合應用水平。積極開展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開放使用活動,構建檢驗檢測資源開放共享平臺,全面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三)強化人才引領

47.打造教育培訓基地。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培訓機構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加強合作,打造我省檢驗檢測認證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鼓勵支持開發適應我省傳統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評定教育培訓課程,面向行業、政府、社會提供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專業培訓。

48.提升專業隊伍能力。落實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加強從業人員監督管理,不斷提升從業人員能力素質。針對我省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大力推進“雙招雙引”,加大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高端人才和品牌認證機構引進,滿足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評審員培訓和監督管理,優化現場評審機制,提升評審員隊伍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弘揚工匠精神,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行業的價值導向,打造高素質從業機構管理團隊和行業領軍人才隊伍。

49.加強監管隊伍自身建設。加強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監管能力建設,配齊監管人員,明確監管職責任務,充實監管資源,切實保證職責履行。加大專業培訓指導力度,強化對基層監管一線的傾斜支持,開展多層次的培訓交流、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活動,提升監管執法能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監管隊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加強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的領導,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同級黨委政府支持,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凝聚廣大企業、從業機構、行業組織、社會團體等各界力量參與方案實施,確保各項任務全面落實。

(二)加大投入保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科技、經信等部門的支持,鼓勵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促進政策和實施項目,鼓勵引導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規范有序投入,充分發揮財政、稅務、金融、保險等工具的協同效應,加大投入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

(三)完善監測評估。按照目標評價與過程監測相結合的評估原則,省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分年度就本方案實施情況開展監測、評估及指導,對本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予以妥善解決。充分發揮本實施方案的約束、引領作用,推動安徽“十四五”時期檢驗檢測認證事業高質高效發展。

(四)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通過全國“質量月”“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和“世界認可日”等主題活動,加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普法宣傳、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成果展示,開展實驗室開放、便民檢測、認證培訓等各種活動。宣傳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成效,加大檢驗檢測認證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誠信有為成為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

認證推薦更多

向左
向右
返回頂部